就在中美在瑞典达成“和解”的第二天,特朗普便对印度“痛下杀手”。他宣布,自8月1日起,美国将对从印度进口的商品征收高达25%的关税。更令人震惊的是,印度因购买俄罗斯武器和能源,也将遭受美国的制裁。
为何特朗普对中印两国态度迥异,如此“双标”呢?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玄机?让我们一探究竟。
在8月1日的阴影下,特朗普的惩罚之剑悄然悬挂,却未透露其锋刃所指。如同谜一般的预言,他并未揭开惩罚的面纱。
特朗普直言不讳:“纵然印度与我美利坚为友,然而,岁月如梭,美印之间的贸易之桥,却因印度的关税壁垒,显得遥不可及。那层层叠叠的非货币壁垒,如坚不可摧的堡垒,令人望而生畏,叹为观止。”
他继续阐述:“印度的武器库,长期以来,多以俄罗斯制造为主。他们与中国,同是俄罗斯能源的大买家。然而,今时今日,当全世界都在期盼俄罗斯放下屠刀,停止在乌克兰的杀戮时,这一切,宛如一场悲剧。”
尽管特朗普提及中国亦为俄罗斯能源的重要买家,且目前中国购买的俄油甚至超过了印度,然而,对待中国的态度,他却与印度迥异,如两股截然不同的气流,在特朗普的言论中交织,引人深思。
中美第三轮贸易谈判的帷幕刚刚落下,特朗普总统在白宫面对媒体,言语间洋溢着乐观与自信:“美国与中国,正携手共进,两国合作之佳,堪称典范……在我看来,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两国步调一致,我相信,双方必将达成一份极为公正的协议!”即便美方谈判团队的领头羊、美国财长贝森特透露,双方在谈判中曾探讨过关于购买俄罗斯石油的议题,但特朗普总统对此只字未提,反而对谈判进程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令人玩味的是,中印两国均为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均身处美国“二级关税”的阴影之下,然而,特朗普总统对中印两国的态度却天差地别。这背后的原因,竟出人意料地简单——印度正迫切地寻求与美国达成关税协议,时间仿佛成了莫迪政府的催命符。
特朗普总统的这一态度转变,不禁让人深思:在国际政治的棋局中,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博弈,往往错综复杂,而在这场博弈中,谁掌握着主动权,谁就能在这场游戏中占据有利地位。
中国在与美国的对谈中,始终保持着一种不卑不亢、对等交流的姿态,展现出坚定不移的战略定力,从不急于求成。于是,我们看到,特朗普总统如今正急于寻求与中国最高领导人的会面,而非是反其道而行之
4月2日,特朗普一声令下,宣布了“对等关税”的制裁。在这场全球贸易的风暴中,中国挺身而出,成为唯一一个对美国展开反制反击的国家,彰显了不屈的民族气节。
5月12日,日内瓦成为中美交锋的战场。首轮谈判波澜迭起,双方关税互降115%,但美方对于稀土出口管制的解除要求,却遭遇了中国坚决的拒绝。随后,美国对华贸易的枷锁层层加码,从航空发动机到芯片,从芯片设计软件到化学品,无一幸免。
然而,一个月后的伦敦,第二轮谈判的曙光终于破晓。双方握手言和,达成了新的协议补充框架。美国解除对华贸易限制,而中国则在坚持稀土出口管制的前提下,依法审批符合条件的稀土出口申请,展现了大国风范。
反观印度,莫迪早在2月份便亲赴华盛顿,在全世界媒体的注视下,对特朗普极尽赞誉之词。然而,即便如此,特朗普在4月2日仍对印度施加了26%的关税。
随后,印美双方开启了漫长的谈判之旅。印度承诺增加对美武器采购和投资,但莫迪政府始终不愿全面开放本国市场,尤其是农业市场。这一僵局,自5月份起便在谈判桌上弥漫,令人扼腕叹息。
贝森特等美国谈判代表言辞间总是洋溢着“美印协议在即”的乐观预期,然而,印度最终却不得不面对特朗普政府的一记闷棍——关税下调仅一个百分点。这25%的关税,究竟意味着什么?它不仅低于中国5个百分点,更高于越南5个百分点。须知,印度与美国之间的贸易顺差远逊于越南,而在安全领域,印度与美国的亲密程度,亦远非美越可比。
当特朗普政府宣布对印度加征25%关税,并因购买俄油及武器而遭受惩罚时,印度政府选择了沉默,拒绝公开发表任何评论。一名对谈判内情了如指掌的印度消息人士透露,双方仍在秘密接触,寻求达成贸易协议。
尽管心中愤懑,印度却不敢轻易反击,甚至连最基本的抗议都未曾发出。莫迪政府历经数月操盘,最终关税却比中国低5个百分点,更沦为“二级关税”的试验品,被“杀鸡儆猴”。这不免让人感叹,特朗普果然擅长于拿捏那些看似软弱的对手。
这幕戏码,不禁令人想起那句古老的谚语:“柿子专挑软的捏。”特朗普似乎正是以此自居,对印度这个看似温顺的“软柿子”,施展了他的拿捏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