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政部于30日发布的《2024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在2024年共有4190个婚姻登记机构和场所,包括1134个婚姻登记机构,全年共办理结婚登记610.6万对,结婚率约为4.3‰。
通过对公报中2024年结婚登记人口年龄分布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25至29岁的年龄段在去年结婚人数中占据最多,共有428.8万人,占比达到35.1%,自2013年起已连续12年保持这一纪录。
此外,据民政部最新数据,2025年上半年结婚登记对数为353.9万对,较去年同期增加10.9万对。
近年来,我国积极倡导适龄婚育,并努力构建完善的婚育支持体系。在此背景下,婚假的延长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份明确延长婚假,其中山西和甘肃的婚假最长,可达30天。
这一现象的背后,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跨地区和跨省份婚姻的增加。婚假的延长被视为应对社会发展和人口挑战的创新措施。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表示,婚假的延长有助于年轻人出游消费,同时也是改善新婚年轻人福利的体现。
同时,婚姻登记的便利性也得到了显著提升。自5月10日起,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开始实施,取消了婚姻登记的地域限制,新人无需户口本即可在全国范围内办理登记。这一变化对于长期在非户籍地工作的人来说,大大简化了婚姻登记的程序。此外,婚姻登记全国通办后,旅游地结婚也成为可能,许多城市和景区因此推出了“领证新地标”,发展结婚登记旅游,开辟了“婚登+文旅”的新赛道。
近期,多个地区开始实施结婚奖励政策。例如,山西省吕梁市自2025年1月1日起,对在吕梁市登记结婚(双方均为初次登记)且女方年龄在35周岁及以下的夫妇,提供1500元的奖励。此外,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今年3月21日发布了关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若干措施,其中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为符合条件的结婚登记对象发放结婚红包、消费券等。绍兴市上虞区、衢州市常山县等地已出台相关奖励措施。广州市白云区龙归南岭村、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新四黄塘村等地也实施了奖励结婚的政策,部分地方还发放了价值不等的礼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