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0日,湖南怀化的陈同学在拆开湖北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惊喜地发现里面竟然有两份通知书,这一“买一送一”的意外让原本的激动瞬间转变为寻找错误的紧张。这一事件迅速在网上引起了热议,有网友戏称高校开始流行“通知书盲盒”。
陈同学在发现多出的通知书后,迅速联系了湖北师范大学招生办。招生办的老师解释称,可能是装订时两张纸粘在一起了,并已经为另一位同学补寄了新的通知书。次日,校办工作人员进一步回应,指出录取通知书只是纸质通知,不影响正常入学,错寄是发放时的疏忽,发现后会立即补发。
尽管校方没有公布具体错寄数量,但据业内人士透露,高校每年发放数万份通知书,人工分拣时出现极少量重叠属“正常误差”。更令人称赞的是,从陈同学反馈到补寄新通知书,全程仅用了24小时,这波“售后速度”堪比外卖小哥。
这一事件不仅在网上引发了热议,还成为了一个“大型社死现场”。陈同学在朋友圈晒出两份通知书,配文“湖北师大对我爱得深沉”,结果另一位同学同时收到补寄的通知,两个家庭都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心情。更有网友P图将通知书P成“买一送一”促销海报,配文“湖北师大招生办,你的快递员已上线!”
教育行业分析师指出,此次事件暴露出高校通知书发放流程的“最后100米”漏洞。虽然电子通知书已普及,但纸质版仍是仪式感的重要载体。校方的“24小时补发”应急机制,展现了“问题发生不可怕,解决速度见真章”的服务意识。
这起乌龙事件像面镜子,照出了高校管理的“人情味”。数据显示,95%的00后新生表示“收到纸质通知书才有被录取的实感”,而湖北师大的快速响应,恰恰抓住了Z世代对“仪式感+效率”的双重需求。陈同学冷静处理问题的态度也值得点赞,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样子。
最后,这一事件提醒我们,纸质通知书虽小,却是高校与新生的“第一次握手”,容不得半点马虎。遇到问题及时沟通,校方的“补救速度”比“完美无缺”更显担当。而对于新生们来说,收到多份通知书别急着晒,先确认是不是自己的“真命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