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美国得以自主对其他国家实施关税?
近期,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发起了关税攻势,使得全球贸易体系陷入混乱,各国均面临紧张局势。随之而来的是疑问:作为一个全球大国,美国能发起关税战,那么我国中国能否效仿此做法呢?部分观点认为,中美两国规模相近,技术水平也在逐步拉近,因此本文将探讨以下问题:首先,美国发起关税战的动因是什么?其次,美国实施关税战的目标是什么?第三,为何中国不能模仿美国发起关税战?第四,未来世界贸易格局应如何构建?最后,提出一些结论与建议供参考。
一、美国发动关税战的原因分析
提及美国,人们常会联想到其国力雄厚,GDP位居全球之首,2024年更是达到了29万亿美元的惊人数字。特朗普上台后,于4月3日迅速展开了一场全球性的关税战,涉及150多个国家,几乎囊括了全球所有国家。其中,针对中国的关税增幅尤为显著,高达34%。
为何美国能发动这场全球性的关税战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首先,美国拥有庞大的进口规模。其年GDP高达29万亿美元,其中商品和服务贸易的消费总额达到十七八万亿美元。庞大的进口需求使得美国在贸易中拥有一定的议价权,可以强硬地要求:“若想将商品卖给我,就必须接受我加征的关税。”对于许多国家而言,拒绝出口可能会带来损失,尤其是像越南这样的小国,对美国市场依赖性较强,不得不接受美国的条件。这便是美国发起关税战的第一个基础——进口规模巨大,使其具备提出要求的能力。
其次,美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美元结算体系。凭借美元和SWIFT系统,美国可以掌控全球贸易结算,例如切断俄罗斯的美元结算,甚至利用金融手段制裁伊朗。这使得美国在贸易和资金流动领域拥有主导权,其他国家难以与之抗衡。换句话说,美国不仅依靠经济规模施压,还能借助金融和军事手段巩固自身优势。
综上所述,美国能发动关税战的原因在于:一是其进口规模巨大,拥有议价权;二是其美元和军事霸权,其他国家难以抗衡。这就是美国发动关税战的答案。
二、美国发动贸易战的动机何在?
美国发动贸易战的主要目标包含两个方面。
首先,通过征收更高的关税来增加政府收入,以此缓解美国的财政赤字问题。目前,美国国债总额已达到34万亿美元,而每年的财政预算支出约为六七万亿美元,赤字高达2万亿美元。为了减少国债和财政赤字,美国需要增加税收来源,提高关税便是其中一种直接的方法。
其次,通过提高进口关税,减轻国内制造业面临的竞争压力。由于进口商品价格上升,美国本土制造的产品在价格上更具优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供应链成本高、人工费用昂贵等问题。这有利于美国制造业获得更多发展空间,为产业回归和重建提供条件。因此,贸易战的核心目标之一便是支持本国制造业,增强经济自主性。
历史上,美国曾通过贸易战推动制造业的崛起。例如,1870年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贸易战,最终促使美国在1894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生产国,并在1945年后逐步成为超级大国。这表明贸易战与美国的经济崛起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
总的来说,美国发动关税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振本国经济,重建制造业体系,这是其长期以来的战略方针。
三、为何中国不能效仿美国发动贸易战?
尽管中国和美国都是大国——美国GDP为29万亿美元,中国为19万亿美元;美国军事实力强大,中国也有相当的军事力量;人民币的国际结算体系不如美元,但我们也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那么,为何中国不能像美国一样发动贸易战呢?
主要原因有两个。
首先,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美国并非。中国的制造业占全球的34%,而美国的制造业占比仅为5.8%,这两个比例存在巨大差异。在此背景下,若中国发动贸易战,例如威胁提高关税或断供,其他国家完全可以拒绝购买我们的产品。因为美国以进口为主,其出口商品较少。例如,在中美贸易摩擦中,美国敢于拒绝向我们出售乙烷——乙烷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我国需求量大,但美国却可以找到其他买家,甚至不卖也能承受。
而中国的情况则相反,我们出口多、进口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度较高。因此,国际上一直有“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说法,欧盟、美国等都提出过这一问题。甚至有人预测,未来中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例将上升至40%甚至50%。这种高度依赖外部市场的情况,决定了中国不能像美国那样轻易发动贸易战。
其次,中国致力于维护全球贸易秩序的稳定。尽管美国有时会表现出反复无常的态度,如退出《巴黎气候协定》或威胁退出WTO,犹如顽皮的孩子般随意出入,中国则秉持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不会采取此类无常行为。中国的外交政策强调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这也是与美国在行事风格上的显著差异。
四、未来世界秩序的走向
目前,美国持续增加关税、退出国际组织,而中国则选择不增加关税、积极参与国际组织。这两个国家的行为截然相反,那么未来会如何演变呢?
我认为,未来的世界不应效仿美国那种频繁破坏世界贸易体系、随意退出国际组织的做法。尽管美国退出了WTO,但各国间的贸易仍需继续。因此,我们推动的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上海合作组织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实际上是中国在助力重塑世界经济秩序。相较之下,美国曾倡导的CPTPP已无疾而终,伊核协议被撕毁,巴黎气候协定也被退出。美国这种频繁“退群”的行为,中国不应效仿。因为美国认为自身衰落,中国崛起,企图通过退出重塑世界。因此,我们看到美国行为矛盾,时而退出,时而加入,其退出的目的是为了修改规则,加入的目的是为了掌控世界组织,这正是美国的矛盾所在。
然而,这种做法实际上损害了美国的国际信誉。二战后建立的国际体系,包括联合国、WTO和美元储备货币体系这三大支柱,正被美国自己破坏。它这种出尔反尔的行为,一会儿加入,一会儿退出,已让世界各国对美国失去信任。再加上美国不断加征关税,使得各国对美国的经济政策产生怀疑,这是美国必须深刻反思的教训。
中国则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做法。我们坚持加入并维护国际多边体系,推动世界共同发展。中国不会退出WTO,也不会单方面对各国加征关税。相反,我们通过谈判协商建立合理的关税体系,甚至对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提供关税优惠和发展援助。这种负责任的做法,使得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这正是我们所观察到的现实情况。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中美贸易关系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两个重要结论。首先,美国得以轻易提高关税,得益于其出口量较少而进口量较多,从而在进口方面拥有主导权。这种贸易结构使得美国在关税议题上处于有利位置,并使其在处理贸易争议时显得较为放任。相对而言,中国的贸易状况则相反,我们出口量大于进口量,因此必须维持与世界稳定的出口贸易关系。这一差异构成了中美两国在贸易问题上的根本分歧。
其次,美国正通过加征关税来重塑全球贸易格局。其策略是同时实施关税和提高政策,例如对越南商品征收20%的关税,对中国转口商品加征40%的关税,并对中国钢铁征收27.8%的惩罚性关税。这些举措实际上是对全球贸易体系的一次“服从性测试”。美国正利用关税手段来重新构建全球贸易体系,并借此对中国的发展施加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