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夏日炎炎,张准所在的这家企业,瞄准了京城一处停车之困深重的老旧小区,计划在此打造一栋立体停车楼。然而,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却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居民们的强烈抵制。他们忧虑,这栋停车楼将蚕食掉宝贵的绿地资源。与此同时,我国停车难的问题愈发棘手,立体停车库虽被视为破解之道,却也步履维艰,遭遇重重挑战。
据公安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末,我国汽车保有量已飙升至3.53亿辆,新注册登记的汽车数量更是以9.5%的增速迅猛增长,这一趋势已持续十年之久。在96座城市中,汽车数量超过百万辆。尽管国内已建成百万余座停车场,但停车位缺口仍高达8000万个。
为了纾解停车难题,国家及地方层面纷纷出台政策,诸如将立体停车设施纳入城市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提供土地出让金减免、容积率奖励等优惠政策,简化审批流程,鼓励企业研发机械式停车装备等。深圳光明区和沈阳等地更是不惜以现金补贴为诱,力促立体停车库的建设。
然而,现实中的立体停车库并未如预期般顺畅。根据《2025年度停车产业论文集》中的一篇论文指出,截至2024年12月,全国机械式停车库累计泊位已达985万个,但行业平均闲置率竟高达42%。部分住宅区、商业综合体项目的闲置率甚至超过60%,每年浪费的泊位资源超过120万个,直接经济损失高达80亿元。
众多司机纷纷表示,立体车库的使用体验令人堪忧。有司机抱怨,他首次尝试使用立体车库,竟花了五分钟才将车停入其中,相较之下,普通车位的使用要便捷得多。立体车库的“容错率”极低,必须将车调整至直线,精准对准车位才能成功泊车。更有甚者,一些车位边缘的凸起甚至刮伤了爱车的轮毂。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立体车库从理想的解决方案演变成了现实中的难题?一方面,立体车库的设计标准与实际需求脱节,停车位过于狭窄。另一方面,随着SUV车型的日益增多,现有立体车库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我国乘用车销售量高达1090万辆,其中SUV车型占据了一半的市场份额,而市面上大多数立体车库的容车规格,却依然沿用着不适合SUV的标准。
为了解决这一困局,一些企业开始探索改造闲置的立体车库。张准所在的公司便在办公园区内建设了一栋立体车库,通过统一管理,强制要求小轿车进入车库,从而盘活了这一资源。改造闲置立体车库的成本因项目而异,从几百元到万元不等。
然而,拆除立体车库并非易事。机械车位作为开发商的固定资产,拆除程序繁琐,许多小区的业委会正为此与开发商陷入诉讼。而对于改造,一些企业如伟创公司已承接了多个智能车库改造项目,主要针对设备老化、SUV车位配比不足等问题。为破解停车难题,政府部门亦展现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2025年上半年,京城西城银岛商务楼旁,一座立体停车库历经“脱胎换骨”的“原拆原建”,在原有空间毫厘必争的基础上,巧妙增容53席车位,更添智能化配置。北京交通管理部门直言,将机械车位利用率提升作为缓解停车压力的关键一招。
展望未来,立体车库的发展脉络愈发清晰,智能化将是其不二趋势。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高屋建瓴,倡导推广机械式、立体式、移动式停车充电一体化设施。先行者们已着手研发智能立体车库,借助自动调度系统,车辆可轻松实现“点对点”出入,操作简便,如履平地。
简言之,立体停车库,这一应对停车难题的利器,虽尚存诸多考验,然在创新技术的不断驱动和政策扶持的助力下,其潜力将逐步释放,为缓解城市停车之困贡献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