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斯于《人民日报》发表文章,以“戏比天大”为主题。

图片[1]-陈佩斯于《人民日报》发表文章,以“戏比天大”为主题。-春天资源分享网

自话剧《戏台》踏上银幕征途,我们如同踏着岁月的长河,砥砺前行,已翻越了十年的时光之巅。回首往昔,十年前,初排这部戏剧时,心中满是忐忑,却没想到它竟如浴火重生的凤凰,历经风雨洗礼,愈发璀璨夺目。每一次登台,我们都将其视为新的起点,将新的思考融入演绎之中,不再是单纯的迎合观众,亦非闭门造车,而是与观众在剧场这片沃土中共同耕耘。若笑声未曾响起,便深入反思;若掌声如潮,便琢磨节奏如何再攀高峰。戏剧之所以历久弥新,正如老艺人们所言,需“生生不息”。我们既需坚守根本,亦要给予戏剧“呼吸”的自由。

初涉喜剧领域,源于对笑料的痴迷。年轻时代,能让他人捧腹大笑,便觉成就满满。然而,随着对喜剧的深入探索,方知其并非易事——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精神底蕴。《史记》中记载的“优孟衣冠”,是春秋时期的讽刺故事,亦为最早的喜剧表演。当代喜剧,归根结底,是在传承一种独特的生存智慧。

一部优秀的喜剧,必须讲述那些对个人有益、对社会有意义的故

事。我涉猎过电影、电视、舞台等多种艺术领域,不断在它们之间切换身份。正如戏曲中的生、旦、净、末、丑,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初涉电影领域,胶片拍摄的昂贵成本与严格的要求,让我对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电视作为媒介,将表演送到千家万户。而话剧舞台上的即时反馈,更让人热血沸腾,千名观众在台下,你的每一个微笑或皱眉,都能立刻得到回应。此次将《戏台》改编成电影,便是将多种艺术形式的特色与优势融汇贯通。话剧的骨架,舞台的即兴发挥,电影的镜头语言,形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其中流淌的真挚情感。

时下流行的“长期主义”理念,实则与老艺术家们常说的“戏比天大”异曲同工。你看那些传承千年的戏班,代代相传,都是通过不懈的努力来延续艺术之魂。在创作过程中,我们亦需秉持一个原则:戏剧需要锤炼。我们有时甚至为了一个台词而彻夜不眠,为了电影中一个微不足道的道具或台词的停顿而争论不休,即便观众可能不会注意到,我们内心必须清楚。始终将观众视为智者,不试图欺骗他们。无论潮流如何变迁,我们坚守的原则毫不动摇,如同坚守着心中的那片艺术星空。

文章来源:尔德资源分享网 https://www.uctravos.cn/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