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北京——新华社报道:零容忍!全力捍卫医疗领域纯洁性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调查组于15日发布了关于肖某、董某莹事件的最新调查处理及问责情况,展现了党和政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决心,以及对人民健康负责、确保行业清明的坚定意志。对于任何违反医德医风、校风教风的行为,都将毫不姑息,必须以坚定的决心和勇气净化行业环境。
在此次通报中,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对肖某、董某莹事件所涉单位、个人及问题线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驻教育部纪检监察组的指导下,北京市相关部门积极参与,通过谈话、查阅原始资料等方式,组织专家组对北京协和医学院“4+4”试点班项目进行评估,查清事实,对5家机构和19名涉事人员违规违纪违法行为进行了严肃追责问责。
此次通报直面公众关切,是继今年5月国家卫健委调查组通报吊销肖某医师执业证书、撤销董某莹四项证书之后的进一步全面、深入、彻底的调查。这一系列措施体现了党和政府维护医疗行业纯洁性的坚定信念,展现了对违规违纪违法问题“零容忍”的态度,对学术不端、职业精神缺失等行为起到了有力的震慑作用,防止医德医风被玷污,校风教风被侵蚀。
通报中暴露的问题包括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医德医风建设相关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以及相关负责人责任履行不力;对学术论文发表管理不严格、论文署名把关不严,以及成绩单造假、学位论文抄袭剽窃等。这些问题凸显了健康无小事,医德医风建设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极端重要性,必须构建长效机制,巩固医疗质量安全防线。
确保患者就医安全放心,医疗质量是医疗管理工作的核心,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也是衡量医疗服务水平的关键指标。每一分医疗质量的提升,都体现了临床医师的仁心仁术,闪耀着医务工作者的专业智慧。医疗机构必须引导医务工作者树立质量安全意识,始终保持敬畏之心。
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医学教育的严谨性应当成为守护人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医学研究关系到人民生命健康,理应成为学术诚信的典范,绝不允许有任何虚假。应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服务患者的临床工作中,引导医务工作者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铭记于心。问责只是开端而非终点。要确保医学教育中根深蒂固“生命至上”的理念,强化执业准入的规章制度,并在监督体系中树立震慑力,这样才能使医者始终铭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使命,使整个医疗行业获得社会的信任和尊敬。
医者的仁爱之心不容亵渎;职业的尊严必须坚守。作风建设永无止境。医疗机构应借鉴案例,完善医务人员准入考核机制,将职业道德视为关键标准;构建动态监管体系,对关键岗位和环节进行全程监督;完善激励机制,确保德才兼备的医者受到应有的尊重。
医疗行为关乎生命之重,我们必须坚守。在建设健康中国的征程中,我们要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动,以更高的标准、更严格的要求构筑医疗安全与质量防线。
通过最严格的学术风气塑造最纯洁的医德,让仁心仁术成为坚定不移的职业信念——这不仅是对历史的负责,更是对生命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