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小米和小鹏的崛起,特斯拉今年或许需要重新策略。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小鹏汽车此次确实吸取了教训,避免了重蹈小鹏G6的覆辙。
在7月3日的北京发布会上,当何小鹏宣布“19.58万元起”的售价时,现场观众纷纷惊呼——这一价格比一个月前的23.58万元预售价直接下调了4万元,甚至比特斯拉Model Y的起售价低出了6.77万元。
汽车制造商,尤其是新兴品牌,常采用设定心理预期并打破预期的策略,而小鹏汽车正是这一策略的实践者。如今,他们将入门级车型的价格定在20万以下,这一举措展现了小鹏品牌的显著进步。
小鹏G7的起售版便配备了602公里的长续航能力,最高续航可达702公里。该车基于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打造,全系标配5C快充技术。底盘采用前双叉臂后五连杆式独立悬架,并配备了DCC减振器以及太极液压衬套。此外,小鹏G7还拥有目前所有车型中最强的有效智驾算力。从纸面数据来看,小鹏G7的配置令人印象深刻,仿佛那个既极客又高性价比的小鹏品牌回归了。
何小鹏将这场中大型SUV市场的竞争形容为“几大门派围攻光明顶”,随着小鹏G7的加入,这场争夺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在上市短短9分钟内,大额订单数量便突破了1万台,这一现象级的数据不仅凸显了小米YU7的火爆,也显示了小鹏G7近期取得的显著成绩。小鹏G7在定位和定价上均展现了极高的精准度,标志着小鹏品牌的日益成熟。以下我们将逐步分析。
首先,从车身尺寸来看,小鹏G7的尺寸为长4892mm、宽1925mm、高1655mm,轴距达到了2890mm。在同价位车型中,这样的空间表现无疑是相当出色的。
该车型后备箱原始容量为819升,足以容纳四个28英寸的行李箱直立放置。座椅放倒后,容积可增至2277升,相当于可装下37个20英寸的登机箱。此外,车头部分还配备了一个42升的可水洗前备箱。尽管谈论车内空间利用率可能显得有些陈词滥调,但这一指标确实已成为消费者购车时最关注的硬性条件之一。
整体造型沿袭了家族设计风格,采用分离式的前大灯与一体化的灯带,车尾部分则采用了与P7+相同的贯穿式设计。然而,正是这一尾部设计,使得它并非一个能满足所有需求的通用设计。
车内装饰融合了多种材质,包括实木、皮革和金属,营造出高端的内饰氛围。车辆配备了15.6英寸的悬浮式中央触控屏幕,以及8英寸的后排娱乐显示屏,两者相结合,并配备了87英寸的AR-HUD抬头显示系统。值得一提的是,这款AR-HUD系统是由华为共同研发的,具备先进的AR车道级导航功能。即使在雨雪或大雾等能见度不佳的天气条件下,它也能清晰显示车道线,辅助驾驶者安全行驶。这一功能极为实用,强烈推荐大家亲身体验。
与小米YU7相似,小鹏品牌同样青睐磁吸设计。在小鹏G7的内部,精心设置了多个磁吸点,便于固定纸巾盒,亦或是在车辆停放时固定平板电脑等物品。
此外,相较于小米YU7售价169元的车载纸巾盒,小鹏的磁吸纸巾盒仅需75元。今后若有谁声称小米性价比更高,小鹏定会与他争论一番。
在定价策略上,该车型的配置设定十分精确。其标准配置相当丰富,例如,所有四个座椅均配备了通风、加热和按摩功能;此外,还配备了20扬声器的音响系统、前排的双50W风冷无线充电装置、后排中央扶手处的50W风冷无线充电器、9英寸的流媒体内后视镜、智能车载香氛系统、256色全舱漫反射氛围灯、全景天幕以及前排的多层隔音玻璃等,所有这些配置均为标配。
此外,截至7月31日24时,购买即可享受Nappa真皮座椅、四门电动吸合门等配置的赠送,并且可选择使用5000元的选装基金或享受两年的免息政策,这体现了极高的诚意。从目前情况来看,入门级车型的性价比尤为突出。我的建议是,除非你对智能驾驶有特别的需求,否则选择入门版完全能够满足你的需求。原因将在下文详细说明。
Max版车型拥有20.58万元的定价,其702公里的超长续航能力,相较于基础版本,多出的1万元主要源于电池容量的增加,从而实现了100公里的额外续航。然而,除了续航里程外,其他配置和权益并无显著差异。仅为了这100公里的续航提升,额外支付1万元,似乎与购买纯电动车和小鹏品牌的初衷相悖。
针对配备702公里超长续航能力的Ultra版本,其售价为22.58万元。该版本装备了三颗图灵AI芯片,总算力高达2250TOPS,这一性能相较于Max版本的Orin-X双芯片配置有了显著增强。得益于车端“VLA+VLM”模型的辅助,该车型能够识别广告牌、地标等环境信息,并支持通过地标描述进行非精确的路径定位。此外,用户可通过语音指令操控NGP系统执行更复杂的操作,例如变道至左侧或前往指定车位。在交通拥堵时,系统还能自动调整路线以实现更快的通行。
除此之外,该设备还整合了OMS智能感知技术,能够根据车内外的环境状况、用户的着装和日常习惯,实时自动调整空调温度。同时,当副驾驶座上的乘客正在通话时,系统会自动降低音量;而在后排乘客休息时,系统会主动调整空调设置。
小鹏G7顶配版,以其科幻的设计、科幻的体验和科幻的功能,似乎正是它存在的价值所在。在这个价位,它将众多与智能高度相关的配置一并提供,实在难以称其昂贵。
然而,在购买之前,不妨先自我反思一番:上述功能中,有多少是您真正所需的,又有多少是车辆本身赋予您的?是否意味着,最基础的配置就已足够满足您的需求?
就目前形势来看,小鹏G7的主要竞争对手,或许正是小米YU7和特斯拉Model Y所占据的市场份额。
小鹏G7相较于特斯拉Model Y,其显著优势主要体现在价格上。小鹏G7的起售价为19.58万元,较Model Y的26.35万元起售价便宜了6.77万元。此外,小鹏G7在舒适性配置方面也更加全面,例如提供全车座椅通风、加热和按摩功能,以及256色全舱漫反射氛围灯。更重要的是,两者均采用纯视觉系统,但在适应中国路况方面,小鹏G7的表现甚至超越了特斯拉Model Y。
小鹏G7在价格上同样具备优势,其起售价比小米YU7低5.777万元。尽管YU7搭载了英伟达的Thor芯片,但其算力不及小鹏G7所配备的三颗图灵AI芯片。在智能驾驶软件方面,小鹏G7的确在技术上略胜一筹。然而,这两款车型的市场定位并不相同,小鹏G7更倾向于家用市场,而小米YU7则更强调社交属性和运动驾驶体验。
尽管小米YU7可能难以吸引大量订单,但我对一个问题感到好奇:小鹏G7能否在特斯拉Model Y的市场份额上有所斩获?特斯拉接下来又将采取哪些策略应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