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曼德海峡的炮声轰鸣中,一支被称为“拖鞋军”的地方武装力量,凭借造价不足1000美元的自杀式无人驾驶快艇,掌握了全球12%的贸易通道控制权。
这份充满火药味的声明,不仅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引发了外界的疑惑:即便是中俄这样的“金砖伙伴”,也似乎不再给予应有的尊重?
胡塞武装的军事发言人叶海亚发表声明,语气强硬且直接:任何与以色列港口合作的企业,其船只无论在何地都可能会成为导弹或无人机攻击的目标。这一声明标志着胡塞武装对以色列实施的“海上封锁”策略已进入第四阶段,且是目前最为激进的一步。
在战术层面上,胡塞武装旨在通过切断以色列的海上交通线,促使国际社会对以色列施加压力,以期结束加沙地带的冲突。
实际的威胁程度虽然声称波及全球商船,但实际的攻击目标仍集中在与以色列有关联的地点。以7月14日击沉的“魔法海洋”号货轮为例,该船遭受攻击是因为它强行闯入以色列港口。胡塞武装并非无目的地树立敌人,而是通过展示力量来获取在博弈中的筹码。
胡塞武装所实施的“全面封锁”并非鲁莽之举,而是经过周密策划的战略赌博。其核心目的是针对以色列经济的薄弱环节,特别是这个资源稀缺的国家,其85%的物资供应依赖于海运,并且全球15%的集装箱贸易需要通过红海航线。
随着马士基等航运巨头被迫暂停运营,运费指数在一个月内猛增353.8%,以色列的超市货架上开始出现短缺,工厂也因零部件供应延误而面临停产的风险。
更为巧妙的是胡塞武装所采用的“身份重塑”策略。在阿拉伯世界对巴勒斯坦的困境保持沉默之际,胡塞武装以“抵抗之矛”的形象积极行动:他们以袭击美军航母的勇气(尽管美方否认航母受损)赢得了德黑兰街头的欢呼,并通过社交媒体广泛传播快艇围攻大型船只的画面,塑造了“反以英雄”的形象。他们成功地将地方武装提升为“伊斯兰抵抗轴心”的代表,吸引了地区力量的支持。
当沙特智库私下表示“让胡塞专注于对抗以色列,总比他们攻击我们更好”,以及当欧洲企业不顾美国的压力继续与胡塞控制的港口进行贸易时,这支被称为“拖鞋军”的武装力量已经将红海转变为了地缘政治博弈的关键支点。
美军“杜鲁门”号航母战斗群在红海的日常运行费用高达900万美元,然而面对成本仅为千元的无人机,却显得无能为力。这一现象揭示了现代海权面临的严峻悖论。
投入百万美元的导弹系统去拦截成本极低的无人机,就像是用黄金砸击蚊子一样徒劳,而护航舰队则陷入了连续作战的疲惫。胡塞武装在24小时内就能修复被摧毁的油库,美国组建的“护航联盟”内部存在严重分歧,沙特对此采取旁观态度,而欧洲则担忧贸易路线的中断。
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中转站,中国60%的对欧出口依赖于红海航线。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在联合国呼吁“停止袭击商船”时,这一背后反映的是珠江三角洲的工厂主们对于延期订单的焦虑。尽管中欧班列的运价上涨了20%,但其仍然比绕道好望角的海运便宜50%,但铁路运输能力依然有限,难以满足需求。
先前,胡塞武装曾向中俄船只发出过“特别信号”。进入2024年,他们明确表示“意图加强与金砖国家的联系”,部分商船甚至采用中国国旗标志以减少遭受攻击的风险。然而,新的声明中未再提及“例外条款”,这导致了对中国船只安全状况的担忧。
尽管如此,实际情况更为复杂。中国在保持中立立场上表现出坚定,在联合国安理会就涉及胡塞武装的决议上三次投下弃权票,并直言“单纯的制裁只能解决表面问题”,主张从加沙地带停火的根本原因入手解决问题。这种中立立场使得胡塞武装难以将中国视为敌对势力。
在利益考量上,若胡塞武装对中国船只发动袭击,将严重损害其与伊朗共同迫切需要的国际支持体系。截至目前,尚无证据表明胡塞武装有意图对中国采取敌对行动。
胡塞武装的威胁并非夸大,他们掌控着也门西部的沿海关键地区,凭借伊朗提供的高性能高超音速导弹“哈蒂姆-2”以及灵活的游击战法,对红海航道造成了实际的损害。
这一冲突对全球贸易产生了严重影响:红海是全球12%贸易量的承载者,但战火使得苏伊士运河的通行量减少了40%,绕过好望角的船只每天成本激增百万美元,海运费用也猛增了300%。
对中国企业来说,这是直接的感受:出口集装箱的运费翻倍,保险费用飙升至难以置信的高度。如果曼德海峡完全被封堵,全球供应链可能面临断裂的风险。
西方国家在应对胡塞武装的军事行动中遭遇困境,美国和以色列的尝试未能成功。以色列曾实施跨越2000公里的“黑旗行动”,摧毁了胡塞武装的港口设施;而美英联军去年的空袭后,胡塞武装迅速分散,利用机动发射车在沙漠中进行游击战。专家们指出,军事手段并不能真正削弱胡塞武装,反而可能增强了其作为“抵抗象征”的地位。
联合国内部的分歧:尽管安理会以12票赞成、0票反对通过了制裁决议,但中俄两国弃权,这反映了全球治理的新格局,西方主导的旧秩序正受到多元力量的挑战。
与此同时,当西方国家陷入军事困境时,中国选择了合作共赢的道路。
在外交领域取得突破,2024年促成了沙特与伊朗的复交,2025年推动也门政府和胡塞武装在阿曼进行间接谈判,为冲突中搭建了对话的桥梁。
傅聪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提出,若中东地区不稳定,则全球将难以安宁。他将红海地区的紧张局势与加沙地带的冲突联系起来,并提倡实施“两国方案”,这一观点不仅符合中东地区的民意,还防止了被宗教和地缘政治的纷争所牵连。
在经济领域,中国提出了替代方案,即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中东地区在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据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