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日,即时零售的战火正燃得炽热,而在这场线上烽烟四起的同时,一场关乎线下零售生态的暗中较量,正悄无声息地铺展开来。
美团,这位互联网战场上的勇猛战士,曾从血雨腥风的竞争中一路闯出重围,所向披靡。然而,面对线下零售这片深水区,美团却始终未能啃下这块硬骨头。而今,它再次振臂高呼,决心在线下零售领域发力。
美团,如同战场上的战斗机,一路披荆斩棘,每一次都凭借着红海业务的激烈竞争,脱颖而出。但线下零售,似乎成了它心中的一块顽石。这一次,美团瞄准了硬折扣超市这一领域。
近期,备受瞩目的“快乐猴”硬折扣超市杭州店即将揭开神秘面纱,其选址——杭州大关路291号,位置可谓独具匠心。它与大润发仅一街之隔,显然是意图与这位传统大卖场一较高下;同时,它巧妙地绕开了盒马NB的锋芒,似乎在有意避免与同类型硬折扣超市的直接交锋。
然而,线下零售对美团而言,始终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快乐猴”的横空出世,无疑是美团重返线下赛道的关键一跃,标志着美团正从单纯的线上平台,向“店仓网一体化”的新零售形态蜕变。
这场看似只是与互联网巨头和传统商超争夺市场的战役,实则背后隐藏着更为深远的战略布局。通过精简SKU、动态定价以及骑手资源的优化利用,“即时零售+硬折扣+本地生活”的生态闭环,美团正以“兼容性测试”的姿态,重新塑造着零售业的格局。
这一次,美团能否在社区消费的舞台上,开辟出一条全新的道路?
**01 补齐零售拼图**
今年三月,在一场内部战略沟通会上,美团提出了未来十年的三大战略方向:食杂零售、国际化与科技。其中,“食杂零售”被置于优先级最高的核心位置,而线下零售的再次启动,正是这条战略路径上的关键一环。
在“食杂零售”领域,除了面向B端的快驴业务外,真正的战略重心在于面向C端的即时零售卖场体系。目前,美团的即时零售业务大致可分为两大板块:美团闪购作为平台模式的支柱,小象超市则撑起了自营的半边天。而美团优选,则专注于次日达的社区团购,曾以下沉市场为主战场。然而,由于持续的亏损和整体收缩的战略需求,美团优选目前仅保留了广州、杭州等少数城市的试点业务。
线上即时零售的美团已经足够强大,但线下零售这块“拼图”却始终缺失。如今,这块拼图终于由“快乐猴”填补。据悉,快乐猴2025年的目标是实现规模化运营。目前,快乐猴已签约约10家门店,装修及待开业的有4家,首店预计将于8月29日在杭州拱墅区开业,年内开店计划可能达到10家左右。
快乐猴的模式,更是以其“锚定”硬折扣的特点而备受瞩目:采销分离、爆款买断控成本,骑手配送间隙分拣提效率,14小时营业+动态定价抢市场,其野心勃勃的态势可见一斑。
**02 硬折扣超市,是良药还是陷阱?**
这并非美团首次尝试实体店业务。复盘美团扩张之路,宛如一部波澜壮阔的战争史诗,其无往不胜的气势,宛若一位真正的“业务绞肉机”。然而,在这场激流勇进中,美团在线下零售业的屡屡受挫,不禁让人疑惑:这究竟是为何?
一位匿名的生鲜电商运营人士向商业数据派透露,原因或许在于两点:其一,美团的流量策略和轻供应链模式并不完全适用于线下零售;其二,美团在供应链的深耕下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2017年,为了探究阿里“盒马鲜生”的商业模式,美团派出了多个团队进行考察,并于同年7月开设了首家线下门店“掌鱼生鲜”,正式涉足生鲜零售领域。次年,美团便在北京、无锡等地开设了小象生鲜门店。彼时,美团雄心勃勃,为自己定下了2018年开设20家店,2019年开设50家店的目标。然而,小象生鲜的扩张步伐却于2018年戛然而止,在北京、无锡、常州仅开设了七家门店。
此后五年,美团尝试线上线下结合的零售业务,如闪购、快驴等,却再也没有推出纯实体店项目。那么,为何会失败呢?
众所周知,生鲜电商本身就是“烧钱大户”,仓储、物流、损耗成本极高。美团当时的策略是“大而全”,既要开大店又要做配送,但供应链能力和选址经验不足,导致成本失控。用业内人士的话来说,这就像“刚学会游泳的人直接跳进深海”。
此次重启线下店,美团瞄准的是硬折扣。与普通零售(传统商超)相比,硬折扣模式以“低毛利、高周转、少SKU”实现极致性价比,理论上具备效率优势,但实际运营门槛却更高。以奥乐齐为代表的综合品类硬折扣商超,其特征便是自有品牌占比极高,如盒马NB自营占比50%,奥乐齐90%以上为自有品牌,且严控质量。
其次,硬折扣模式需要精简SKU。例如,奥乐齐基于中国市场情况,将SKU基本控制在2000个以内,其中约1500个为生活必需品类,其余则根据时令、节庆等时效条件灵活调整。
总结来说,只有对供应侧的掌控力达到一定水准,硬折扣才能“活着”追求物美与价廉。而仅仅拥有自有品牌这一项,就需要高水平的品控与研发团队、深度绑定工厂并承担库存风险、以及自身具备将白牌“品牌化”的消费者认同度。
那么,这次的“快乐猴”能否帮助美团突破瓶颈呢?
为了确保“快乐猴”的可持续竞争力,美团需要回归到“货”的逻辑,改造“货”的流通、库存体系,乃至供应商在商品生产研发环节的细节,确保商品性价比最优,打造更能占据消费者心智的自营商品。**多家媒体揭露,小象超市、美团优选等巨头供应商纷纷牵手快乐猴,尤其在美团创新零售领域,买菜、优选、快驴等供应链技术,均已实现资源共享。**
美团在自营商品领域已积攒雄厚实力,特别是小象超市,深耕产地直采、基地直供,农产品版图已遍及全国200多个优质县级农产区,今年农产品销售额有望突破200亿大关。
与此同时,小象超市针对不同品类打造了众多自营子品牌,如日化清洁的“象优选”、食品及预制菜的“象大厨”等,自营SKU累计超过1000种。
**小编梳理发现,小象超市自营商品合作的供应商,均为各自细分品类内的佼佼者。以小象超市1L椰子水的供应商——广东绿岛椰谷食品有限公司为例,其在越南、菲律宾等地拥有约18万亩自有椰林;再如象小家多效酵素洗衣液的供应商——浙江物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曾是宝洁旗下汰渍品牌洗衣皂的指定供应商。**
未来,随着美团重返线下实体领域,快乐猴若能效仿奥乐齐、山姆,培养自己的战略级供应商,吸取小象超市的教训,前景将一片光明。然而,与盒马三年盈利的成熟模式相比,美团仍需经历3-5年的规模效应积累期。
**美团野心勃勃,不仅要打价格战,更要打通“即时零售+硬折扣+本地生活”的三维生态,形成“消费-履约-服务”的全链路闭环。**
这一闭环的构建,不仅意味着美团在零售版图上的战略升级,更预示着其对未来消费模式的前瞻性布局。
**美团对零售的威胁,并非商品本身,而是其本地生活服务的网络效应。**
传统商超依赖“坪效”与“品类深度”,而美团则通过高效的配送网络和丰富的服务生态,构建了全新的竞争维度,使其在零售市场中独树一帜。
**美团的线下门店一旦成功,将成为“前置仓2.0”,顾客到店消费可同步补充线上订单库存;运力方面,结合“美团跑腿”网络,美团可实现“到店+到家”双履约模式。**
从外卖平台到零售巨头,美团的转型是一场关乎“时空压缩”与“服务升维”的战争。
当线下门店成为即时配送网络的“神经末梢”,当AI技术重塑商品流与数据流,这场零售革命的终局,或许将重新定义“消费”与“服务”的边界。能否在供应链的精妙布局、运营效率的持续精进与用户体验的至臻至善三维坐标系中找到完美平衡,这将成为美团突围重围、续写辉煌的关键所在。线下零售的烽火犹在,硝烟未散,而美团的新篇章,正以其独特的魅力,缓缓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