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国家概念的范畴时,我们不仅触及了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亦触及了紧密联结的国家联盟。近期,在国际舞台上,某些国家遭遇了来自美国的沉重羞辱,若以我之见,至少有五国位列其中。
首当其冲的,无疑是欧盟。在全球经济体中,由27颗璀璨星辰汇聚而成的欧盟,其经济体量足以与美国比肩,更遑论两者之间还维系着一条横跨大西洋的深厚联盟纽带。然而,美国却并未因此放缓脚步,反而铁了心要征收高达20%的关税。欧盟还需承诺以7500亿美元的巨额资金购买美国油气资源,再额外投资6000亿美元于美国,并全面开放所有成员国市场,实行零关税政策……这难道不是赤裸裸的屈辱吗?这不正是屈服的姿态吗?这不正是投降的标志吗?
难怪欧洲人对此感到愤慨不已。难怪法国反对党领袖勒庞女士直言不讳,批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无力回天,认为这场贸易协议是一场“政治、经济和道德的惨败”。难怪法国总理贝鲁感叹,“一个由自由的人民组成的联盟,团结一心,捍卫自身的价值观,维护自身的利益,却选择向强权屈服,这真是令人痛心的一天。”
我注意到,特朗普总统近日再次发出威胁,若欧盟不履行再投资6000亿美元于美国的承诺,美国将毫不犹豫地提高对欧盟的关税。可怜的欧盟,在强大的美国压力下,挣扎于屈辱与抗争的边缘。
特朗普与冯德莱恩的握手,如同一场风云变幻的国际政治舞台剧中的短暂交集。
转至瑞士,这片崇尚和平与中立的土地,却在不经意间成为了国际风云的焦点。
道琼斯的一篇报道,以“特朗普以高关税羞辱瑞士”为题,直指美国对瑞士施加的39%关税,在全球“对等关税”的名单上,仅略逊色于老挝、缅甸与叙利亚。
一个自诩为和平中立的国度,竟遭此公开的羞辱,令人唏嘘。
瑞士报纸Blick更是将此事件视为自1515年马里尼亚诺战役以来,瑞士所遭遇的最为惨痛的挫折。
新闻中,无数瑞士人的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惊。
他们曾以为,与美国达成的协议将关税锁定在10-15%之间,然而,当协议呈递至特朗普手中,他却毫不犹豫地挥笔将关税上调至39%,不留丝毫余地。
在这个世界上,唯一可以确定的,恐怕就是特朗普那捉摸不定的性格。
即便瑞士已对美国俯首称臣,甚至在俄乌问题上放弃了事实上的中立立场,美国似乎仍对此耿耿于怀。
面对瑞士的巨额顺差,特朗普如何能咽下这口气?
尽管这些顺差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美国人对瑞士手表、巧克力的钟爱,但特朗普对此视若无睹,他要求瑞士拿出更多资金作为妥协,否则,更高的关税将如同悬在瑞士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落下。
在探讨印度这一章节,我们不禁要提及一个引人注目的细节:每当特朗普与莫迪相遇,两人总是情不自禁地紧紧相拥,手挽手,仿佛上演着一段跨越国界的亲密戏码。
这样的画面,在许多印度人的心中,似乎预示着美印关系的非同寻常。他们满怀信心地期待,美国必将对印度施以厚爱,哪怕在逆境中,也绝不会比欧盟或日本来得差。
然而,现实却如同晴天霹雳,将这份美好的幻想击得粉碎。特朗普毫不犹豫地挥舞起关税的大棒,将25%的加征关税砸向印度。更令人意外的是,鉴于印度采购了俄罗斯军火和石油,美国甚至决定对印度实施额外的制裁。
特朗普对印度的批评更是毫不留情,将印度经济贬称为“死亡经济”。这一言论,如同一记重拳,让印度国内陷入一片哗然。他们原本以为,作为美国的亲密盟友,印度理应得到美国的庇护,却未曾想,反而成为了美国毫不留情的对手。
印度方面自然感到十分冤枉。诚然,印度购买了俄罗斯石油,但这一切都是在美国的鼓励下进行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全球能源市场的稳定。而与此同时,美欧仍在与俄罗斯保持着贸易往来,其规模甚至不亚于印度。
然而,残酷的现实摆在眼前:美欧可以做的事情,难道印度就不能做吗?这个问题,如同一个无解的谜团,在印度人的心头萦绕。
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瞄准巴西,此举或成全球之最。
巴西,在这突如其来的重压下,无奈之余,亦不禁露出苦涩的笑颜。众所周知,美巴之间,长期以来,巴西保持着贸易顺差的地位。然而,特朗普政府却对巴西祭出重拳,实施了可能冠绝全球的关税措施——10%的对等关税,外加40%的额外关税。这背后的动机究竟何在?特朗普直言不讳,矛头直指巴西对其前总统博索纳罗的“冷落”。
博索纳罗,这位被誉为“巴西版特朗普”的总统,与特朗普私交甚笃。然而,他涉嫌参与政变,策划刺杀巴西总统卢拉,如今正面临巴西司法的审判。特朗普为了力挺这位“老友”,不惜对巴西实施关税报复,直言不讳地表示:“若巴西对我的朋友进行政治迫害,那我就对你实施50%的关税制裁。”
关税,竟成了干预他国内政的工具?这让巴西总统卢拉怒火中烧,他愤怒地批评美国:“你们太过分了,世界已经不同了。我们不需要皇帝!”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不仅激起了巴西的愤怒,更引发了全球的关注,一场关于贸易、政治与友谊的较量,正在全球范围内悄然上演。
第五幕,聚焦加拿大。
长久以来,加拿大如同美国的一颗忠诚的副星,被亲切地视为美国的第51个州。然而,在这片看似亲密无间的星空中,一场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日本、欧盟、韩国的关税壁垒仅15%,而加拿大的关税却如同脱缰的野马,飙升至35%,令加拿大人痛心疾首,如鲠在喉。这并非关税问题的终点,特朗普甚至公然宣称要“吞并”加拿大,将其纳入美国版图的“第51个州”。
美国,这个曾经被誉为“自由女神”的国家,如今却对加拿大的财富和领土虎视眈眈。主权何在?尊严何在?加拿大,这个曾经的“北美守护者”,如今却面临着被吞噬的危机。
我注意到,一位加拿大前高级官员在感慨万千中,用近乎悲怆的语气说道:“加拿大如今如同孤岛,独自面对风暴。我遗憾地发现,加拿大和中国一样,成为了唯一敢于挑战这位总统(特朗普)的国家。”
可悲的是,加拿大对美国始终忠心耿耿,却未曾料到,在这场风雨飘摇中,自己先遭到了“盟友”的背叛。
特朗普在G7峰会上匆匆离场,其身影如离弦之箭,留下了一道道令人深思的弧线。漫画插图虽仅捕捉了这一刻的缩影,但那未被言尽的背后,却似乎隐藏着无数国家未曾尝过美国“羞辱”的沉默。
细数过往,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犹如一把无形的利剑,刺向了伊拉克与叙利亚这两个饱经战火洗礼的贫困国度。伊拉克35%,叙利亚41%,这两个数字,如同沉重的枷锁,将两国人民深陷泥潭。而更令人费解的是,这两个国家竟还成为美国军事基地的驻足之地。美国,对待所谓的“朋友”,竟如此无情?
缅甸与老挝,亦未能幸免,同样承受着40%的重税之压。回望历史,诸多国家,包括我国,曾对最不发达国家伸出援手,减免关税,甚至零关税。而美国,却反其道而行,将更重的关税加之于贫困国家,40%的数字,毫不手软。
随心所欲地提高关税,甚至以各种借口征收高额关税,这不仅是对全球的羞辱,更是对经济学常识的亵渎。这不就是赤裸裸的不公平条约吗?这不就是披着现代外衣的经济殖民主义吗?
有人或许会认为,特朗普赢了,美国赢了,全世界不得不向美国低头,美国也因此能从关税中赚取两千至三千亿美元的利润。然而,这一切的背后,公平何在?良知又何在?
在这个世界上,金钱固然宝贵,但金钱之上,更有基本的道义与良知。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是否已经触碰了这一底线?
特朗普,这位被戏谑为“关税英雄”的传奇人物,其身影如同漫画插图中的英勇角色,令人难以忘怀。他带领下的美国,如今傲立国际舞台,其地位之稳固,犹如磐石。这,一方面得益于其无与伦比的硬实力——那强大的经济引擎和横扫千军的军力;另一方面,更是源于其深不可测的软实力——一声令下,全球众多国家便纷纷俯首称臣。
然而,这艘巨轮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一个愈发霸道的美国,一个随心所欲的美国,一个热衷于在全球舞台上展露其羞辱之能的美国。
欧盟,这位曾经的欧洲霸主,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选择屈服于美国;加拿大,这位昔日的北美邻居,如今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印度,这位亚洲大国,亦不得不忍受屈辱,默默承受着美国的压迫。而全世界,虽然心中怒火中烧,却只能敢怒不敢言,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的发生。